清明時節(jié)拜賀帥
附:
父親的桑植
又一次回到桑植,回到父親的桑植,父親的洪家關(guān),父親的芭茅溪,父親的陳家河、劉家坪……
我對桑植一往情深,源于父親對桑植一往情深。因為這是父親的故鄉(xiāng);因為這個故鄉(xiāng)太博大、太厚重了,只有父親的肩膀才能扛起來,只有父親有資格用他不改的鄉(xiāng)音對人們說:這是我的桑植,我的故鄉(xiāng)。
現(xiàn)在正是三月,正是桑樹發(fā)芽的時候,桑植因到處生長著桑樹而得名,漫山遍野的鵝黃,滿山遍野的嫩綠,使我陷入了對一個人的回想和思念:120年前的3月22日,父親賀龍就誕辰在桑植的洪家關(guān)。
120年前的桑植,是什么情景呢?我說不出來。我只知道桑植是湖南的邊緣,地處武陵山脈北麓,鄂西山地南端。與桑植相鄰的宣恩、鶴峰,還有與它隱隱相望的銅仁,則是湖北和貴州的邊緣。而在中國,但凡邊地,大半為群山雄峙的荒蠻之地,居住著性情粗放的少數(shù)民族。查閱史志,桑植亦然,它古稱西南夷地,夏商屬荊地,西周屬楚地,春秋時期歸楚巫郡,從宋朝開始正式推行土司制度??傊?,野天野地,離不開一個蠻字。到父親出生的時候,在它10426個山頭下散落著白、苗、土家等28個民族。因為偏僻、封閉,各民族雜居,民風(fēng)迥異而強悍,喜武、喜獵、喜斗。人說燕趙多慷慨之士,在桑植歷史上,也不乏犯上作亂者、豪強忠勇者,且前赴后繼,名震鄉(xiāng)邦。幾十年前當(dāng)?shù)厝灶B強地保留著一種習(xí)俗,人死在外地,不僅要把尸背回來,還要把魂叫回來,名曰“趕尸”。另有一個習(xí)俗:如果哪個大逆不道者犯了朝廷的砍頭之罪,一刀下去,頭是不能落地的。那么,怎么辦呢?砍頭那天官府會通知家人去刑場,用被子或一塊大布兜住。我們賀家祖上就出過這樣的斗士,義薄云天的是,去刑場兜頭顱的是位祖奶奶。她空手而去,在大刀一閃,頭顱猝然滾落的一瞬間,她眼疾手快,掀起長襟一把接住,然后抱著血淋淋的頭顱揚長而去。
父親的血管里,就流著這樣的悍勇之血。他少小習(xí)武,12歲跟著任哥老會小首領(lǐng)的姐夫谷績廷去趕馬,當(dāng)騾子客,在湘鄂川黔邊崎嶇難行的山道上翻山越嶺,風(fēng)餐露宿;13歲長成一個虎背熊腰、高大偉岸、天不怕地不怕的壯漢;1916年,他登高一呼,帶領(lǐng)幾個兄弟,用人們常說的兩把菜刀,砍了芭茅溪鹽局稅卡,奪得13支毛瑟槍,此后戎馬一生,決非無緣無故。如果要尋找他血液中的基因,我覺得,既有桑植28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強悍對他的熏染,也有桑植的高天厚土對他的滋養(yǎng)。而在此后十年中,他把桑植人的俠肝義膽帶到外面的世界,帶到一個叫毛澤東的青年領(lǐng)袖的面前,卻是他始料不及的。我們知道,這是1927年的9月29日,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帶領(lǐng)不足千人的隊伍到達江西永新的三灣村,在經(jīng)過日后聞名的“三灣改編”后,針對個別人對革命悲觀失望,毛澤東站在一棵大楓樹下,以我父親為例,對即將上井岡山的部隊講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道理。毛澤東說:“賀龍用兩把菜刀鬧革命,現(xiàn)在當(dāng)軍長。我們現(xiàn)在不止兩把菜刀,還怕干不起來嗎?”同時,我們還知道,就在毛澤東在三灣說這番話前不到兩個月,我父親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站在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南昌起義總指揮的位置上,打響了以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仡^看,我們可不可以說,被無數(shù)革命先輩點燃的星星之火,有一把,就是桑植人賀龍,在他的故鄉(xiāng)桑植點燃的?
實際上,桑植作為故鄉(xiāng)給予我父親的,比這還要多。1927年深秋,南昌起義軍在南下途中失敗后,父親跟著周恩來從香港輾轉(zhuǎn)到黨中央所在地上海。周恩來對我父親說,賀胡子,把你的部隊打光了,革命正處于低潮,先送你去蘇聯(lián)伏龍芝軍事學(xué)院學(xué)幾年軍事吧。我父親說不去,我賀龍是大老粗,不認識外國的洋碼字,還是讓我回湘西拉隊伍吧。就這樣,1928年2月初,我父親和他的入黨介紹人周逸群一起,經(jīng)洪湖回到故鄉(xiāng)桑植的鄰縣石首桃花山地區(qū),舉行“年關(guān)暴動”,之后以這支農(nóng)民武裝為基礎(chǔ),逐漸創(chuàng)建了紅二軍團。1934年8月,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面對國民黨更大規(guī)模并更殘酷的第五次軍事大“圍剿”,這之前中革軍委決定由蕭克任軍團長的紅六軍團先行出發(fā)。當(dāng)時的出發(fā)點,便是與我父親在湘西創(chuàng)建的紅二軍團會合,為中央紅軍創(chuàng)建新的革命根據(jù)地。紅二、六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鎮(zhèn)會師后,當(dāng)即插入湘西,舉行了長達一年的“湘西攻勢”,先后在大庸(現(xiàn)張家界)和永順?biāo)P建立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jù)地,為被迫長征的中央紅軍拖住了40多個團的國民黨部隊。當(dāng)中央紅軍以慘重代價越過湘江,深入貴州境內(nèi),參與堵截中央紅軍的湘軍主力回師湘西,集中對付紅二、六軍團。這時,連身為紅二、六軍團總指揮的我父親也沒有料到,部隊左沖右突,打來打去,最后打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桑植。用父親的話說,是桑植用它顛連起伏的山巒掩藏了他這支部隊,用濃郁的情誼和貧瘠的食糧喂養(yǎng)了他這支部隊。也就是在桑植,紅二、六軍團利用它特殊的地形地貌,把對湘軍取攻勢、對鄂軍取守勢,顛倒過來,轉(zhuǎn)變?yōu)閷ο孳娙∈貏?、對鄂軍取攻勢,把?zhàn)線推進到湖北宣恩和恩施一帶。這之后,換手如換刀,紅軍連續(xù)取得了忠堡和板栗園大捷,活捉了國民黨軍縱隊司令、第41師中將師長張振漢,把滿腹經(jīng)綸、著有多部軍事和地理學(xué)術(shù)著作的另一個師長謝彬斬于馬下。我就在這時的捷報聲中出生,父親與剛成為我姨夫的紅二、六軍團副總指揮蕭克,紅六軍團政委王震,額手稱慶,給我取名為賀捷生。我的出生地,理所當(dāng)然也在紅二、六軍團的大本營桑植,那個地方叫南岔村馮家灣。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中國當(dāng)代革命史是這樣記載的:1935年11月19日,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八個月后改編為紅二方面軍的紅二、六軍團,從桑植劉家坪開始長征。而這時,我剛剛出生18天。
“黑夜茫茫風(fēng)雨狂,跟隨常兄赴疆場。流血身死何所懼,刀劍叢中斬豺狼?!比绻阍谀潮玖沂吭姵凶x過這首詩,那我要告訴你,寫下這首詩的,就是桑植的一位大名鼎鼎的革命烈士,我的堂叔賀錦齋。詩里的那位“常兄”,便是我父親賀龍。許多人不知道,我父親最早的名字叫賀文常,那個年代桑植的老百姓對他都親切地直呼其名,就像老輩人讀完三國,說起桃園三結(jié)義,都直呼劉玄德、張翼德、關(guān)云長。桑植那些不要命地跟著我父親打天下的人,都以“跟隨常兄赴疆場”為榮。這就是最讓我父親感到欣慰也最讓他感到愧疚的桑植。我說桑植是父親的桑植,就因為生活在桑植的28個民族,桑植的山川河流,稻米和苞谷,既給了父親尋常人少有的血性和驃勇,也給了他馳騁疆場的一片天地,更交給了他無數(shù)的好兒女,無數(shù)的親骨肉。
2008年,我大女兒賀來毅做了一件讓桑植的父老鄉(xiāng)親交口稱贊的事:回桑植翻山越嶺,走家串戶,尋訪革命烈士蹤跡,自己動手摘抄、整理并自費出版了一部跟隨我父親打江山但最終獻出了生命的革命烈士名錄。成書之日,望著這本厚厚的名錄,我們都嚇了一跳:從大革命到全國解放,光是我們賀氏家族有名有姓為國捐軀的烈士,就有幾百人;如果算上遠近親戚,有好幾千人。再算上全縣28個民族的殉道者,數(shù)以萬計!都是同一個故鄉(xiāng),同一個籍貫,同一個桑植。翻開這本烈士名錄,我相信,沒有一個人的眼里不涌滿淚水;捧著這本名錄,沒有一個人的手不顫抖。都知道,我父親用兩把菜刀鬧革命那年,如秋風(fēng)掃落葉,迅速在家鄉(xiāng)洪家關(guān)成立了一支討袁民軍,從桑植帶走一批人。這批人經(jīng)過北伐戰(zhàn)爭的考驗和洗禮,以師、團、營、連軍官的身份參加南昌起義,有多少把血灑在了南昌城頭!南昌起義失敗后,我父親赤手空拳回湘西舉行“年關(guān)暴動”,又從桑植帶走一批人。這批人漸漸成為紅二軍團的指揮員和戰(zhàn)斗骨干,為創(chuàng)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在面對國民黨軍從40個到80個團的重重“圍剿”中,又有多少在刀劍叢中“流血身死”?后來,那是1935年,在父親的紅二軍團與蕭克的紅六軍團會師后,從桑植劉家坪緊追一年前踏上征途的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再從桑植帶走一批人。這批人在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中,斬關(guān)奪隘,忍饑挨餓,有多少倒在了皚皚雪山、茫茫草地?也就是說,從1916年的芭茅溪起義,到1935年長征,在短短20年中,我父親從桑植帶走一批批青壯年。但戰(zhàn)爭如秋風(fēng),一個縣的人,即使像山上的茅草,那也經(jīng)不起這樣砍伐啊!
我說兩個例子。先說早年寫下《跟著常兄赴疆場》的我堂叔賀錦齋,原名賀文秀。他的父親與我父親的父親,也就是我爺爺,一奶同胞,一個在故鄉(xiāng)洪家關(guān)做裁縫,一個做教師,家里都窮。在那個“黑夜茫茫風(fēng)雨狂”的年代,父親窮,兒子自然也窮,因此我父親在1916年揭竿而起,踏上了死不回頭的革命道路。比我父親多讀了幾年書的賀錦齋,景仰堂兄敢作敢為,1919年毅然決然加入了我父親的隊伍。他開始給我父親當(dāng)衛(wèi)士,逐漸升為營長、團長,和我父親在戰(zhàn)爭中堂兄堂弟,肝膽相照;到南昌起義時,已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一師師長,成了我父親的左膀右臂。在起義戰(zhàn)斗中,根據(jù)我父親下達的命令,他率領(lǐng)有眾多桑植子弟任各級軍官的第一師,向敵第五路軍總指揮部發(fā)起進攻。用一個師對付一路軍,那真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啊!他們打得最艱難,最頑強,也最殘酷。晝夜激戰(zhàn)四小時,終于殲敵一部,迫使余部投降。起義軍南下潮汕途中,第一師又參加了瑞金和會昌戰(zhàn)斗,同樣戰(zhàn)績輝煌。南昌起義軍被打散后,為了找黨,他追隨我父親也到了上海。父親說秀弟,黨我找到了,你先回湘西去,把部隊打散后回到老家的官兵收攏起來,我隨后就到。年關(guān)臨近時,我父親和周逸群回到荊江地區(qū),監(jiān)利與賀錦齋在短短幾個月里組織的游擊隊會合了。十幾天后發(fā)生的“年關(guān)暴動”,之所以震動三湘,就因為有他這支部隊密切配合。1928年上半年,我父親收編地方武裝3000多人,正式成立湘鄂邊工農(nóng)革命軍,即后來的紅四軍,自己任軍長,第一師師長的重任再次落在賀錦齋肩上。8月下旬,父親率部抵達石門,頻頻掃蕩團防武裝和稅務(wù)機關(guān),所向披靡,聲勢越來越大。9月初,由于出了叛徒,紅四軍遭到敵十四軍教導(dǎo)旅李云杰部和多股團防武裝合圍,軍參謀長黃鰲壯烈犧牲。9月8日夜晚,敵收縮包圍圈至石門泥沙鎮(zhèn)。為掩護我父親率主力部隊突圍,賀錦齋親率警衛(wèi)營和手槍連撕開包圍圈,打退敵人潮水般的一次次進攻,直至中彈犧牲。
賀錦齋戰(zhàn)死疆場,父親深為悲痛,幾十年都為他感到惋惜。想想吧,一個南昌起義主力部隊叱咤風(fēng)云的師長,如果他能活下來,活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他該在我們這支軍隊的什么位置上?要知道,共和國十大元帥,有包括我父親在內(nèi)的7位元帥,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南昌起義的部隊中走來的。其中的林彪,當(dāng)時只是一個連長。
再說王炳南。當(dāng)前,在桑植,他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比我父親還大4歲的王炳南,白族,出生在桑植袁家坪,1919年與賀錦齋同年加入我父親的隊伍。在這之前,他的過人之處,是給牲畜治病,手到病除,出神入化。桑植和周圍幾個縣的老百姓崇拜他到了什么程度?到了把他的名字寫在紅紙上,貼在豬圈和牛圈的門楣上,用來辟邪。1975年我重走長征路,到湖北恩施一帶尋找紅軍的蹤跡,看到一些偏僻農(nóng)家依然在豬圈里貼著“王炳南在此”的紅字條,每逢初一、十五都給他燒香,求他保佑六畜興旺。按說像他這樣一個民間知識分子,憑著一身醫(yī)術(shù),無論在什么年代都衣食無憂,但他也跟著我父親走了。因為他和我父親一樣高大威猛,又性情豁達、辦事嚴謹,不久即當(dāng)連長。南昌起義的時候,他代理團長,率部堅守牛行車站,堵截北援之?dāng)?,立下了頭功。最后在我父親的部隊任獨立師師長和主力師參謀長。但夏曦來到湘鄂西后,大抓改組派,搞肅反擴大化。因他仗義執(zhí)言,拒不誣陷自己的同志,1933年5月被非法逮捕,6月被錯殺于鶴峰縣麻水板栗樹坪,年僅41歲。
賀錦齋和王炳南,都是桑植兒女精英中的精英,他們沖鋒陷陣,英勇善戰(zhàn),終成我父親的愛將。當(dāng)他們戰(zhàn)死沙場后,山河同悲,青史留名。但一支軍隊主要是由士兵組成的,這便決定了更多的人默默無聞。在桑植,那么多人跟著我父親走,經(jīng)歷了那么頻繁、那么慘烈的戰(zhàn)斗,大部分人倒下了。這些人有的在烈士名錄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連名字也沒有,成了石沉大海的人。尤其1935年7月在甘孜改編為紅二方面軍的紅二、六軍團,為掩護中央紅軍,晚一年從桑植劉家坪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連草都被前面的部隊吃光了,餓死或因無力求生而陷進沼澤地里的人,誰記得他們?解放后軍隊評銜授勛,江西興國、湖北紅安等成了著名的將軍縣,桑植原本最有理由成為將軍縣,但除了我父親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被授予將軍銜的,竟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到這時,故鄉(xiāng)的人才驚愕地發(fā)現(xiàn),桑植被我父親帶走那么多人,但被他帶到共和國燦爛星空下的,屈指可數(shù)。換句話說,跟隨父親打天下的桑植兒女,絕大多數(shù)死在了革命的路途上。
解放后父親從未回過桑植,是否因為無法面對那么多失去親人的父老鄉(xiāng)親?我想,肯定有此因素。記得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共和國剛剛誕生,從故鄉(xiāng)寄來的尋找親人的信件,就像雪片那般飄落在父親的書桌上,而父親每當(dāng)讀這些信,都會眼睛濕潤,嘆聲連連。那時已經(jīng)解放了,安寧了,陽光普照,道路和郵路暢通無阻,但任何一個參加革命戰(zhàn)爭而需要尋找的人,恐怕都不在人世了。
我查閱《辭?!?,桑植和桑梓,因讀音相近,兩個詞幾乎并肩排在一起。詞條說,桑梓即故鄉(xiāng),但比故鄉(xiāng)的說法更古老,舊時指父母在屋前屋后栽下桑樹和梓樹,盼望兒女們思念故鄉(xiāng)并早日歸來。我想,父親是知道桑梓這個詞的,他也決不會忘記他那漫山遍野長滿桑樹的故鄉(xiāng)——這個叫它桑植或桑梓都一樣重的故鄉(xiāng)!
長征后再沒有回去過,讓父親幾十年念念不忘的桑植啊……
(本文原刊于2016年3月22日《解放軍報》)
張家界夢帕客棧 http://www.seteriecordani.com/
郵箱:mpkz@335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