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崇野鶴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慈姑”縣,古縣城遺址位于官塔坪(今慈利零陽鎮(zhèn));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再更名為慈利縣。
“慈姑”是一個遠古先祖的名稱,說“慈姑”先得說慈利在三皇五帝時期有一個“古索國”,其國有一水,名“索溪”,此水源于“天子山”,這座山是一座“核文化堆”,是古索國帝巫祭天的“天壇”、“天梯”,又是“祖山”和“國山”。“天山”是“巫山”,古庸國宗都之大庸巫教留下了祖巫、帝巫、帝師巫最高品級的五大天山,和其次的巫師七天山。
巫師的天山是其地離天最近即最高的山,是巫師們與天神對話的“天梯”、天壇和天臺;是盛產(chǎn)巫藥即草藥的,授天神賜藥治病的山。
古庸國以巫教為國教,而到漢朝時期又發(fā)展到以道教為國教,巫、道之間有許多遺傳基因,如巫師祭天有自己的祭壇即天山,而道教有自己的道觀和雷壇,如本境尹家溪著名道士宋壽民為“除邪法靖扶正雷壇”,其子宋順意原用先父雷壇,而其弟子田際雄被授之于“希先法靖崇正雷壇”,這就是巫道行祭的共同特點?!洞呵镒髠?middot;成公十三年》劉子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這就很明顯地告訴我們,遠古、上古時期,國家的大事一是祭祀
二是指軍隊。
從巫教巫師的法器去考證:顓頊的玄冥骨箭、顓頊巫靈黑火、玄冥(顓頊)白骨針、玄冥(顓頊)大法最高成就“白骨玄冥珠”,蚩尤叉、蚩尤三陰神爪、蚩尤黑魘魔焰、蚩尤五火碧焰雷,刑天斧、刑天盾,夸父杖、夸父兜日羅網(wǎng)、夸父射日神箭等等。而歷史上公認的十二祖巫即:祝融、赤松子、庸成子、高陽(玄冥)、蚩尤、刑天、龠茲、后羿、夸父、共工、后土、句芒、蓐收,這一批被巫教崇拜的人,均在澧水中上游。因此,要破譯“慈姑文化”,必先破譯帝巫的“天子山”。
天子山之“天子”是誰?本境一批文人皆筆指“天子三廟”之“向王天子”,由此卻引出一幅楹聯(lián):
百筆齊揮天子廟;
千秋獨誤女王峰。
“天子廟”和“女王峰”是“天子山”的“把心”。天子廟有三,即上、中、下三天子廟,而天子廟的“天子”,有四種說法:一是向王天子之“巴廩君”說,二是向王天子之“相單程”說:三是向王天子之“向氏兄弟”說:清代中期重修袁家界天子廟碑文云:“赫赫向王,歸隱神堂……宋朝匿跡,清世流芳……”民國修《慈利縣志》載:“傳南宋末,有向氏某兄弟,負險稱兵……”與此附會的還有“五女征南”、“楊家將征向王天子”的傳說。四是向王天子“向大坤”說:民國初編纂《永定縣鄉(xiāng)土志》載:“明時土司有向天王者,曾?;4蟊髦?,圍困于神堂灣,人馬皆餓死,至今風雨陰夕,猶聞山谷中馬嘶人吼,若有神靈。土人因立廟安之……”此“向天王”,即為向大坤。
巴廩君為白虎,與本境無關、相單程更不俏說,而向氏兄弟、向大坤卻很有必要簡述一下。大宋時期的兵屯羈縻之“安福寨”九代三品指揮使是當時京官——同知樞密院事——“向敏忠”后裔?!断蚴线z傳譜序》節(jié)選:“……宋端拱四年(應為淳化二年(991),因太宗端拱僅二年),敏中祖(向敏中)大耐官職,與趙镕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既而咸平間與呂蒙正同知平章事……。”九代分別為:第一代:向東魁,進士,為安福寨第一任知寨,三品指揮使、第二代:向登闈、第三代:向萬崇、第四代:向駱騰、第五代:向明智、第六代:向正儒、第七代:向朝恭、第八代:向馥宗、第九代:向畢琳。
大元定鼎,推行土司自治政策,在本境設土司,向氏為世襲安福司土司(并非明朝柿溪州之向氏土司),其級別為“安撫司”。自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被征滅止,共沿襲四代、九十三年。分別為:第一代、向天恩,為安福司第一任世襲土司,三品安撫使,因土司又稱“土司王”,故人們也就習貫地尊稱“向王”,也就是第一代向王。第二代、向夢熊、第三代、向肇龍、第四代、向大坤。
由此可見,誰是“天子”?肯定地答服,誰都不是。那么,為什么立有三座天子廟?實際上,三座天子廟是實際存在的史實,但是,在天子山立三座廟,決不是在一個時間段為一人立三座廟,而是不同時期所立的不同廟宇,都以天子之名傳說,是因為其山是天子,好此天門三寺。最早的那一廟建于何時?所奉何神?今人皆不知,傳說亦很混亂,而最后那座為向大坤專建的廟宇,卻傳說為大明洪武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389~1391年)之間,距今已是622年了,既沒有具體記載,又無實物考證,僅憑傳說而已,由此而以誤傳誤,愈傳愈離譜而成為景區(qū)的一大笑話。2009年秋,筆者游天子山,正遇一伙游客問導游何謂天子,其時一位30多歲的男導游員說:天子山有三座天子廟,專為向王天子向大坤所立……等等。當時一位約50余歲的男游客卻說:“張家界的自然風光確實很美,但是,其歷史文化太過平凡而低劣,天下能有這樣的‘天子’嗎。”而天子山最早的那座廟不知建于何時,傳說中的一說是“索王廟”,又叫“女王廟”、天子廟,有的誤傳為“女媧廟”。
天子山有一處絕妙的景觀,名為“女王峰”,又叫“仙女峰”,這就是天子山的“天然圖騰”——天子峰,但是,景區(qū)開發(fā)后,被包裝成有“仙女散花”,就因這一包裝,使天子山失去了本源文化價值。
“天子山”是一種歷史文化信息之音符,她以地名表現(xiàn),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或者更多一些一代一代地用“地方語音文化”承繼下來,這種用“方言語音式的傳承歷史信息”,多表現(xiàn)在地名上,有兩大特點:一是完全屬于自然傳承:永恒不變地隨時光挪移而原原本本地傳承;二是全程避開權力干涉:不與任何權威相生克,但是,又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但她又有兩大難題:一是這種“地方語音文化”相當原始,難與現(xiàn)代漢字準確地對接;二是這種“地方語音文化”地域性很強,又不是正統(tǒng)文化的傳播范圍,所以,很難讓外地學術界專家識別。
“天子山”,原名“天茲山”,又名“茲姑山”,溯其源,是“古索國”的一位女王,名叫“燧人弇茲氏”,她發(fā)明搓繩技術,繩即索,有三種:單股為“玄”,兩股為“茲”,三股為“索”,后世尊稱她為“女帝”、“玄帝”、“玄女”、“王素”、“素女”、“須女”和“帝弇茲”,因與崇山“燧人氏”聯(lián)姻,故又稱“燧人弇茲氏”,此后,火神燧人住天崇山,索王王素住“昆侖山”即天門山。
《山海經(jīng)》載:“大荒西有弇州之山。”《穆天子傳》載:“天子賓于西王母,乃紀其跡于弇山,名曰西王母之山。”《山海經(jīng)》載:“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弇茲發(fā)明的“索”又稱“素”,《集韻》索:“蘇故切,音素。”《釋名》載:“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這位“素王”就是“索王”即“燧人弇茲氏”,因名“王素”,故稱“王母”即萬神之母的“王母娘娘”,實意,就是母系社會的第一位“母親之王”,故曰王母。“茲”有兩種讀音?!犊滴踝值洹菲潱?ldquo;《唐韻》子之切,音孜。又《海篇》音‘慈’。”如龜茲國之“茲”讀“慈”,而不能寫作“慈”。由此而便知,慈利縣之“慈姑”實為“茲姑仙子”之“弇茲”,即索王“王素”——“王母娘娘”。
“慈姑”之“索國”位于索溪,因結繩而著稱,系母系社會時期,其王弇茲因被中國道教奉為眾仙之祖,故本境尊稱為“茲姑仙子”,先秦置縣時,以此先祖之美名而命名,純屬一種歷史文化的繼承,而縣址設在今官塔坪即零陽鎮(zhèn),傳說此是“古索國遺址”,其境有志同仁如有心,可共同考證。
張家界市崇山文化研究會
張家界夢帕客棧 http://www.seteriecordani.com/
郵箱:mpkz@33519.com